2022-10-09 17:57:13点击量:60909
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中通常聚集了大量极富活力的创新人才。这些企业集聚地处于特定地理空间,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等相关产业,并可能产生一定的文化、休闲、旅游等消费,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是一种通过“干预”或者自发形成的“聚集”效果和过程的具象呈现。这种地理意义上的集群可以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创意阶层、文化艺术产业、文旅相关行业的“培养基”和人才库。
最适合企业的地方一定是最适合创业创新人才的地方。那么……
一、创新人才喜欢聚集在什么样的地方?
近年来社会发展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创新街区(园区)”聚集效应越来越大。在高密度、多元化、包容性强,且有宜人尺度的城市街区中,大规模聚集创新创业企业以及创意人才。对于这些人才而言,他们宁愿为生活方式支付高价格,也不愿意搬到廉价而乏味的地区。
全球一些“创新街区”代表案例包括:伦敦硅环、波士顿肯德尔广场和西雅图南湖联盟等。
(亚马逊西雅图总部)
二、创新街区最重要的活力与魅力何在?
造就“创新街区”活力与魅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公共空间的场所营造。
公共空间可分为休闲型、社交型与办公型三大类型。如果设计和运营得当,那么公共空间可以成为促进人才及机构连接的工具,帮助该区域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在资产的投资回报上也比传统方式要高得多。
城市本质上是关于人,人们去向何处,在何处相遇,那里就会成为一个城市的核心。所以在城市中,比建筑更重要的是公共空间。
这就是创新人才希望拥有的城市体验。
(谷歌伦敦总部效果图)
三、创新街区有哪些特征?
1、多元用途,复合功能
公共场所研究机构PPS发现:当人们可以找出10种或更多原因来到一个场所时,这个地方就会蓬勃发展。
比如英国伦敦国王十字知识区内圣马丁学院前的广场。
这是一个亲水的绿地空间,由一个小广场与阶梯绿地组成;学生们可以在这里休憩,公众可以来此聚会用餐。建筑首层有酒吧、餐厅、轻食餐厅等,并且对大众开放;广场喷泉吸引了喜欢玩水的小孩。
有时候广场会有艺术装置展,各类展览和走秀表演也层出不穷,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独特的文化创意体验。
(在布莱恩特公园举办的mercedes时装周)
再比如北京798艺术区,工业与艺术、创意与时尚的完美结合。如今已经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强烈吸引着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大众的关注,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上产生不小的了影响。“登长城、吃烤鸭、逛798”已经成为国外客人到北京的首选。
(北京798艺术区)
2、易于访问,激发逗留
调研全国各地的高新园区时,发现很多高新区都有漂亮气派的绿地公园,但很多实际用户会表示,“我们园区的公园确实漂亮,但我工作10年了,一次都没有去过。”
花了大力气修建的公园却没有被高频次地光顾,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公园并不易于访问,与办公园区的衔接不顺畅”。
(江东湾数字创意谷公共空间)
一个破局方式是重视打造“口袋公园”。
“一推开门就是公园”让其使用频次得到提升,提高了街区的颜值,也充当了休憩、释放压力与交流沟通的良好场所,包括提供空间,并创造体验场景。
体验的根基是“人”, 开放地以各种方式将用户邀请到一个又一个的空间内,激发他们的逗留意愿,甚至创造“心流”的体验。
如果你看到人们坐在消防栓上,靠在路灯柱、建筑和栏杆上,这无声却深刻地表明:这个街道不希望人们停下来逗留。但如果有可以或停或坐的地方,街区就变得“柔软”了,这里的时间会变慢,人们开始会放慢步伐,或进入到某个小店,买一束花,点一杯咖啡,写一行文字,碰到一个从来不认识的人。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很害怕闲下来;但没有余闲,就只有效率,没有创新。
(上海M50创意园)
2001年第一位艺术家薛松将个人工作室进驻莫干山路50号,6年后,这里成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园区上海M50创意园,也是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之一。它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户艺术家工作室、画廊、高等艺术教育以及各类文化创意机构,并在创意园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衍生业务,逐步形成了M50品牌体系。
3、舒适并干净,亲切且独特
成功的街区离不开运营:保持街区清洁、维护街区绿化,确保公共卫生设施干净有序等等非常重要,一旦这些运营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就极有可能产生“破窗效应”。
如果有人打破了某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会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一个地区,真正吸引人的不是“它有其他地方都有的东西”,而是 “它有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
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品格与灵魂。
遗憾的是,在当今大拆大建的城市发展中,某些地方的独特性消失不见,其吸引力也大大降低了。我们需要重新把一个地区“独特的魂”找回来,从长远利益的角度来看如何保留独特点,并让特点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当地人的自豪感与归属感。
4、社交属性
社交性是公共空间成功的关键,“网络资产”也是创新区的宝贵要素。
“社交纽带”将人和企业连接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内,建立起一个能让信任、协作和信息共享更深层次的网络。
比如,“第三空间”,像咖啡店和酒吧,可以为社会机遇注入丰富的活力,因为没有职场等级,更能连接人,文化和组织。
疫情出现之后,国内不少公司都开启灵活办公模式,因此“咖啡+共享办公”的尝试成为趋势。它们以充满设计灵感的空间环境,搭配专业咖啡服务,带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其它办公型公共空间,包括共享办公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公共创新中心等。
公共空间因为其公共、开放的属性,本身就拥有力量, 这种力量源于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使用。
正是这种参与感让人们得以交流互动,并像主人翁一样去创新,去改变我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改变我们对城市的体验, 影响我们对城市的权衡选择。
四、江东湾数字创意谷:一个创新产业园区
从全球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看,中小企业入驻正规产业园区是一条符合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规律、资源集约、产业集群化的发展之路。产业园区具有类轻资产、政策高地、一站式服务、完善的产业链生态、媒体关注焦点等天然优势。
作为中国政府布局的一个最大“自贸港园区”,海南自贸港有11个重点园区,其中海口市4个,其它六个市区共7个。江东新区是扎堆海口的4个园区之一,距离省会中心城市距离最近的园区。
(江东湾数字创意谷项目全景效果)
江东湾数字创意谷就位于海口市江东新区“国际文化交往组团”,这个组团的定位是“地区国家交往平台、海南国际新客厅”,整体建设和市政配套都会突出文化和生态功能。作为国内高端人才聚集区,江东新区除了适宜文化交易、休闲商业、5G研发、创意办公类企业入驻,也适合发展高端服务业,如社区服务、健康医疗、商业休闲、演出经纪、5G研发、大数据应用等。
创意谷园区运营者始终认为,所有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园区要留住人才,除了产业、政策、配套环境等因素之外,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江东湾数字创意谷项目北侧商业街效果)
所以,在园区初设计中就包含一个重要的隐形项目——江东湾沙龙。这个系列沙龙从文艺、科技、生命、金融、管理等五大方向,打造一个政府、行业、社会等精英人士交流分享的平台,从而为园区公共空间寻找独特灵魂,拓展社交属性。
(临海的江东湾数字创意谷项目)
创建并精心运营这种公共空间,将会编织一个自组织的网络,建立信任关系,连接趋同价值和社会资本,激发无限创新活力。
责任编辑:昝虹兵
来源:
鼓励发展研学旅游,推动研学与其他业态深度融合!海南人大代表大会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海南省财政厅等五部门关于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
三亚市科级干部任职班(第2期)学员走进博后村进行现场教学
张謇国际研究中心聘任刘洋为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