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3月7日,马相伯在上海率领师生脱离震旦学院,迈出了创办复旦公学第一步。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稍后来沪知晓此事,立即表态给予支持。张謇支持马相伯,总体目标旨在于上海推动创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大学,具体分析,还有着地域关系与个人交往等多种缘由。张謇随后采取一系列行动,助力解决复旦公学遭遇的困难,且一直延续到该年年末,对复旦公学的初创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相伯
能否在资金上大力援助马相伯,关系到复旦公学能否成功创办。张謇最早在饭馆会商时,稍后又在《募捐公启》中一再向社会发出呼吁。绅商界反响总体自然不错,周馥、袁树勋等政府官员亦认为“自应力与维持”,7月底前从各地财政筹拨了一万两白银用以资助复旦。
1905年3月31日《时报》的报道《震旦学院之最近情形》
但是,作为倡议在资金上援助马相伯的绅商代表,张謇不同于政府官员拥有稳定的财政拨款,不仅需要自己设法筹集,而且必须为其他绅商作出表率。但是,分析张謇会后的捐赠行为,完全符合外界对他这一身份的要求。且看张謇捐赠的三个特点:一是捐赠时间早。《时报》9月9日载有一则捐款《启事》,介绍此次给复旦捐款的共有五人,张謇名列其中。张謇捐赠200元,五人中数额最大。但这并非张謇最早的一次捐款,只是多次中的一次。张謇早在3月29日的《日记》中载道:“为震旦已散学徒筹款得万圆(另说‘一万两’)”,这才是张謇的第一笔捐款,距饭馆会商仅有四天。而此时政府官员与参会绅商虽都有捐款意向,均未开始行动。二是捐款数额大。上述《日记》所载的这第一笔捐款达“万圆”,数额如此之大,后来只有少数人(如曾铸等)下半年重复过这一数额,超过的未有所闻。张謇这一“万圆”捐赠从天而降,来得又如此迅速,让刚刚起步的马相伯吃了颗大大的定心丸。同时,张謇这一时间最早,数额又最大的捐款,对其他绅商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曾铸等在下半年为复旦捐款“万金”的举动,都应受过张謇的启发与激励。三是途径不同寻常。张謇的捐赠出手即达“万圆”,极容易让人将这一举动与南通实业的实力雄厚联系起来,事实上并非如此。2月24日,南通有艘装载棉纱与“县庄布”外运的货船在吴淞口遭遇上海认捐棉纱公所勒索。认捐棉纱公所属于厘卡机构,一贯霸道行事,这次由于欺人太甚,激起南通纱商公愤,迫而向张謇求助。为南通纱商申诉,即是张謇3月13日来沪的动因之一。由于张謇在国内实业界影响很大,上年已获“赏加三品衔,作为(商部)头等顾问官”的身份。在张謇的筹划下,认捐棉纱公所最后不仅被迫将所扣南通纱商货物“照数发还”,张謇还巧妙设计,掌握了认捐棉纱公所“勒索枉法”巨资的证据,由江苏巡抚陆元鼎给以“罚银一万五千两”的处罚。罚银中的三分之二,由张謇捐赠给复旦公学,另三分之一则捐赠给了上海龙门师范学校。两所学校几乎同时在上海创办,张謇与龙门师范筹办人袁树勋、李平书等交往密切。张謇为南通纱商申诉事发偶然,原本与为复旦捐款没有关联,但是,张謇如此办理,既为南通纱商声张了正义,又为复旦、龙门两所学校筹得了大笔资金,可谓一举两得。令人不由对张謇的办事能力与巧妙运作敬佩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