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垦牧公司是中国第一个农业股份制企业,从1901年创办至今已经有122年的历史。在这里,张謇招股集资、兴土动工,在茫茫海滩,荒无人烟的盐碱地上,筑堤挡潮,围海造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引进棉种,改革盐业,以工促农,以农助工,改变产业结构,实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里是张謇垦牧精神的发源地和承载地。张謇创建的通海垦牧公司全面展现了张謇企业家精神,传承和发扬了垦牧文化。
张謇立足南通,规划“地方自治”,经营乡里村落,兴实业、办教育、修水利、广慈善,使南通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模范县,被当代学界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在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中,张謇汲取运用国外先进技术、管理、文化,推动工业、农业、金融、城市等现代化,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
通海垦牧公司是张謇垦牧之路的起源公司,也是中国最早的农业股份制企业。它的创办揭开了江苏沿海大规模开发的序幕,随后在江苏沿海约1.2万平方公里的黄海滩涂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盐垦大潮,先后涌现了大小近百家盐垦公司。
张謇在通海垦牧公司第一次股东大会发表演说讲到:“ 公司之地属通海两境,在大海东头,鄙人向不知之。自光绪二十一年,奉通海团练之朝命,始来海上规划防务,乃见此高天大海间之一片荒滩。”
第一次正式股东会演说公司成立历史
刘厚生所著《张謇传记》记载:“创办大生纱厂之后,常到上海,我开始知道,上海拉洋车及推小车的人,百分之九十是海门或崇明人。我曾调查他们生活,都很困苦,他们所以到上海谋生的原因,即是无田可种,迫而出此也……因此,我就劝两江总督办理垦荒之事。”
张謇看到灶民煎盐之苦,不堪温饱,而盐商垄断引岸认为非改革盐法不可,于是上书清廷,要求废止盐商引票制度,并准许人民开垦灶地。清廷不准,只许在南通、启东一带划地试办垦牧,于是张謇首创垦牧公司。
1897年6月11日,张謇在《请兴农会奏》中提出可以利用通海荒滩建立农业公司,种桑植棉,开展畜牧养殖。1898年3月,张謇为两江总督刘坤一代拟《拟变通开垦海门荒滩奏略》,后朝廷批准可以对荒滩进行围垦了。1900年秋,由于洋纱进口减少,促使张謇迫切需要采用企业方式来解决原料基地问题。根据张孝若回忆,当时决定办农业公司,定名为通海垦牧公司。
1901年1月23日,张謇依据“东海荒地图”作《通海荒滩垦牧初议》。1月至2月,张謇等上书《为通海海滩试兴垦牧与汤寿潜等致清廷之呈文》,将创办垦牧公司的宗旨、要求开垦的界址、集股及处理地权纠纷的办法呈报两江总督刘坤一。2月25日,刘坤一复函同意设立公司、举办垦牧、增课惠民、天利公溥。6月16日,张謇撰定《通海垦牧公司集股章程启》,七易其稿方成。10月2日 刘坤一上书《两江督部刘奏请创办公司文》,将张謇等拟定章程、创办通海垦牧公司、筑堤开垦等情况上奏。10月18日,光绪皇帝朱批“知道了,即着认真开办,务求实效”。10月29日 两江总督刘坤一颁发关防照会,准予启用通海垦牧事务关防大印,标志着清政府正式批准通海垦牧公司开始运作。12月2日,张謇主持祭神开工仪式。
通海垦牧公司总办事处,于光绪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1901年10月6日)开始兴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总办事处的建设,也可以作为通海垦牧公司创办之日。
放眼整个公司的运作看,其经营管理模式是“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原来设想是建立一个如美国机械化大农场制的企业,还准备派人前往美国,考察大农场开垦之法,采购机器模型,进行仿造。张謇改变主张,积极吸纳现代经营方式,同时又继续保留传统的农户的家庭式耕作,形成大农和小农彼此结合、各有侧重的农垦公司。“公司加农户”模式可以说是对中国近代农场制的一种探索,或者说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农场制的组织形式。
1915年5月31日,徐志摩随其父参加在南通“有斐馆召开的第三次股东会议。1930年2月20日,徐志摩代表其父亲参加通海垦牧公司第十一次股东会议,同年的8月5日,徐志摩再次代表其父亲,参加通海垦牧公司第三十四届董事会。
通海垦牧公司企业架构,成立之初和1911年后,略有区别。总理一人,经理公司一人,经理工程一人(堤渠沟洫是工程事),经理垦务一人(潴淡种青是垦事),经理牧务一人,经理农学堂一人,各管一事;遇有关系全局之事,则公同会议。
1903年,通海垦牧公司尚处于初创阶段,张謇即提出“不自立镇,则人不聚。人不聚则地不熟,而佃垦之效亦迟。”于是决定买第二堤附近庙田,并决定由公司出资兴建海复镇,其方式为公司出资修建镇基、市房,然后招商承租。这一通过市场兴建市镇的做法一方面增加了公司收入,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垦区人们的生活,推动了垦区经济的发展。
海复镇是张謇花了十年时间打造的。1908年时,海复镇已是“街衢宽广,市廛整齐,地当通道,行人糜集,百货杂陈,贸易交通,已成一新集镇”。
根据历史资料还原制作的海复镇街景图片
通海垦牧公司在经历困难的起步与十年的发展后逐步迈入正轨,于1911年开始获得显著效益,随后显示出强大的辐射与示范效应。20世纪初至抗战前,南起川流港,北至陈家港,东滨黄海,西界范公堤,跨南通、如皋、东台、盐城、阜宁、涟水等县,纵约700里、横约100里、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的苏北沿海滩涂上,先后办起了近百家盐垦公司。
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客观条件下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垦牧公司所采取的公司加农户相结合的生产组织形式,恰 恰是以张謇为首的办垦者对中国近代农业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是走张謇特色的农业创新之路。
通海垦牧公司的创办,填补了通海地区花、纱、布生产中缺失的一环,使植棉、纺纱、织布成为一个整体,并兼顾统筹、生发扩展到交通、运输、水利、金融、贸易乃至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形成立体交互网,相互扶持,相得益彰。
张謇秉持“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的思想,通过开办通海垦牧公司进而推进北沿海大规模开发建设,“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