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论坛主旨演讲 | 白重恩:民营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摘要
                                          1685005953701.png

 5月21日,张謇论坛在我院举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发表了题为《民营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演讲。张謇企业家学院特整理此文,以飨读者。


人.png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在高质量发展中,经济比较相关的元素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二是高效,三是可持续。我想就以上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民营经济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0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发展需要收益给人民带来获得感。获得感的具体表现就是居民的消费,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同时也希望能够实现共同富裕,其中很重要的是怎么样通过机会的公平来实现共同富裕,还包括提升人参与发展的能力。发展不仅要考虑GDP的增长,还要提升人的素质,这样才能够持续发展,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


 民营经济在其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刚才我讲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鼓励居民的消费,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和一些主要经济体中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到从2000年开始有10年时间该比重在下降,2010年之后比重在逐渐地上升,但是上升的速度要慢于下降的速度,最近几年上升的趋势又趋于一致了。我们也做了一些其他的研究,研究居民消费占比和劳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非常特殊,其他国家投资率高的时候,生产率增长就会快,但是在中国不是这么简单,因为中国投资占比特别大,如果过度投资的话,投资的回报率就会比较低,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会比较慢。


 所以对中国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来说,除了要给居民带来获得感,还要从效率的角度考虑,也就是需要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在这点上民营企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敏锐地捕捉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够在居民消费中做出贡献。因为民营经济具有灵活性,所以民营经济在满足居民消费方面有比较大优势。民营经济不仅在生产环节做出了贡献,在流通的环节亦是。数字化平台企业给消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体现在消费的公平方面。以前广大农村地区有些消费渠道并不畅通,随着数字平台的发展,消费的渠道更加畅通,也为消费触达到偏远地区贡献了力量。除了物质消费,在精神消费方面,民营经济也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同时数字平台还提供了方便学习的机会,能够增强人参与发展的能力。


 关于增强人参与发展的能力,除了教育,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就是青年人的就业,当青年人找到了第一份好的工作以后,他就可以以此为起点,不断充实自己参与生产的能力、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为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一方面,民营经济很重要。2010年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占76%;2020年,民营经济占83%,可见地位越来越重要。2012年至2020年的8年间,全国城镇就业增加了8984万人,而民营经济就业增加了1亿人,相当于全国城镇就业增量的110%以上。刚才讲到青年人的就业对人参与就业、提高发展的能力非常的重要,民营经济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新的就业方向,像灵活就业,青年群体从事服务业的比例高达61%,灵活就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而平台经济则是提供灵活就业的重要模式之一。


 但是现在我们面临了一些挑战,看今年4月份的统计数据,青年的调查失业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甚至比去年疫情中4月份青年的调查失业率还要高。在今年4月份之前最高的是去年的7月份,7月份很容易理解,大学生毕业,大量的新就业人口涌入市场之际,所以这个时候失业率会比较高。在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民营经济有很大的责任也有艰巨的任务,要为青年就业做出贡献。除了企业的努力以外,政策上也需要不断完善来促进今年的就业。



02
高效率

 高质量发展的第二个方面是高效率,包括通过改革和开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我们来看一看民营经济的效率和整个经济的效率,相比下来,从亏损方面来看,尽管最近几年国有企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如果看前面的数据,国有企业的亏损率要高于民营企业的亏损率。从资产的回报率来看,国有企业也明显低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所以为了提升效率,发展民营经济是必不可少的。


 提升效率的另一个手段是开放,开放中我国出口比重占全世界出口的比重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同期民营经济的出口比重占全国出口的比重也在增加,民营企业的进出口顺差占全国顺差的比重超过了130%。总体来说非民营经济出口是有逆差的,而民营经济的出口是有顺差的。


 既然民营经济在某些方面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希望能有更大的力度来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我想要从制度上和法律上考虑,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党中央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部署,最近也出台了很多措施,提振经济发展的信心,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获得要素方面要平等对待。



03
可持续

 高质量发展的第三方面是可持续,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创新驱动。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人均GDP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创新对于可持续的发展特别的重要。当然这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说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这一点上我们看一下民营经济在创新中所起到的作用,在2020年企业研发投入中,国有企业占20%左右,民营企业占60%左右,外资企业占20%左右;新产品销售收入中,国有企业占15%左右,民营企业占65%左右,外资企业占20%左右;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方面也是民营企业占到非常大的比重,超过了一半。



04
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创新?

 那么怎么更好地发挥民营经济在创新中的作用?我想这是我今天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我们希望每一个企业都成为创新的重要主体,那么如何让每个企业在创新中起到更好的作用?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方面,一个是从需求方面,创新要满足社会的需求;第二个是从供给方面来看,中国的企业在创新方面有什么特殊的优势,这是创新的时候特别需要考虑的,考虑自己的比较优势;第三需要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来帮助企业更好地创新。


创新要满足社会的需求



 从需求方面来说,创新如果不能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服务,那这样的创新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刚才我讲到高质量发展的几个方面,都给创新提供了很大的需求和空间。我们看中国消费新的趋势,是创新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比如说老龄化相关的居民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可能在未来的若干一段时间内会占特别大的比重,这方面我们需要有很多的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需要考虑当我们劳动力在减少的时候,怎么通过自动化的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另外,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居民的消费中,公共服务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需要利用市场力量让它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民营经济搞创新的时候,要考虑如何参与公共服务。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要机会公平,就要有很多项创新的手段,比如说如何使教育更公平,那在教育方式上就需要利用现代的科技触达到更多人。


 关于企业的融资,我们为了让机会公平,应该让所有的企业有比较平等的获得资金的机会。当然要考虑不同企业面临的风险不一样,怎么来让企业更好地获得资金?这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现代的科技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这样的目标,这也需要创新。提升人的参与和发展的能力方面,这也需要创新。刚才讲到的青年就业的问题、高效率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都需要创新。


中国企业创新的优势



 创新要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更多也要从供给的一侧考虑。比如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础研究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以及产权的保护,这都是创新的基本的要素。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说,进行创新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基本要素,还要考虑到中国的企业创新有什么样的优势,怎么样充分利用好优势。


 中国企业创新的一个特别大的优势就是中国有大市场,创新的使用成本要比投入成本相对低一点,那这样一旦有了创新,就可以在各个方面运用,市场越大,创新它所带来的收益也就会越大。和固定的创新成本相比,就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所以必须要考虑怎么利用好中国大市场的优势,让创新产生更大的价值。尤其是数字智能产业,因为在智能产业中规模效应特别明显,全世界大的智能企业都集中在中国和美国,互联网的平台企业主要也集中在这两个国家,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两个国家都有大的市场。


 第二个优势是中国的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但人力资源丰富不仅仅是说数人头,有14亿人口,更重要的是受过理工科高等教育的人数众多,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我国教育有了巨大的改善,尽管现在的教育质量还可以有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创新,很重要的人才是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印度的企业家在全球的企业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些大的全球企业CEO都是印度人,因为印度教育中最精英的成分是它的两个体系,一个是印度技术学院,技术学院是一个大名字,在各地有分院;另一个是印度的管理学院。这是他们精英教育中特别重要的部分,培养了非常多的人才。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对于中国的创新,要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人才。管理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才能为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成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有人说中国培养的科学技术人才质量还不够高,创新力还不够强,这确实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有的时候数量也很重要,比如说有一些制造业企业为了改善工艺,就需要流水线上很多技术人员不断观察,不断思考。


 消费者的开放心态也很重要,中国的企业创新以后,消费者能够积极拥抱新的创新产品,而在其他一些成熟经济体中,消费者对创新产品往往比较犹豫,相比下来,这也是中国创新一个非常好的条件。


创新需要有充分的政策环境支持



 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支持、监管政策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关于创新的政策环境,现在强调新型举国体制,我的理解是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要更好结合,来实现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在体育中用的比较多,体育的新型举国体制和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之间也有共通之处。体育运动越普及,越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的乒乓球队之所以这么强,是因为它很普及,我想仅靠国家队是不够的,它还有肥沃的土壤。创新也可以从中汲取其经验。当然创新和体育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知道体育的比赛规则,解决的是已知的问题,但是在创新中更多是要探索未知,所以利用新型举国体制来推动创新,需要注意如何在解决已知问题的同时努力探索未知,要注意科技人才的创新培养以及对于基础科学领域的长期支持等等。


 创新需要有充分的政策环境支持。跟企业沟通时发现,有人会担心创新的产品是不是政策上能得到支持,会不会有政策上的限制,我想这方面需要让创新者更放心地去创新。凡是对高质量发展在某些方面有贡献的创新,而又不会为社会带来显著负面影响的创新,都应该得到支持,不应该要求企业求全,要求每一个企业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可能会导致企业创新的时候束手束脚。


 另外在创新的政策中要深刻认识某一些领域创新的紧迫性,比如说AI的发展。最近其他国家在这方面发展很快,我们也在奋起直追。有了成果之后,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来训练AI的程序,更加有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说我们对这些发展有太多限制,可能就会趋于落后。


 政策也需要更加可预期,需要科学决策和决策机制的完善。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对于创新特别重要,因为创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有长期资金支持。如果说长期资金对政策的可预期性不看好,那么就不会有长期资金来支持创新。当然政府和国有企业可能会出资创新,但是如果没有社会的力量推动,可能会出现问题。


  科技创新和应用创新要并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对科技成果的转化非常重要,已知“卡脖子”问题的创新和探索性创新要并重,民企和国企要更好地合作来进行创新。创新者也要响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中国发展的优势和自身优势,更好地理解政策和监管逻辑,主动拥抱监管,和监管合作,形成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监管政策。


 在绿色发展中,民营企业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带动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等产业走到世界前列。但同样也需要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关于绿色发展的合理价格体系,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绿色转型也需要更多的来自民营经济的创新。


 在安全方面,一些潜在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比如电信基础设施、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高性能计算机,民营经济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未来在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方面,民营经济仍然会继续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根据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