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唐闸工业遗址是其最坚实的基石,其兴衰反映中国近现代以来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南通大生纱厂由张謇创立,1895年开始筹办,1899年的5月23日正式开厂。
大生纱厂,是张謇作为企业家的最早创新成果,更是张謇之所以成为企业家的标志性成果。大生纱厂是张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肇始地,也是张謇企业家精神孕育地。它是南通、中国经济发展坐标,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南通、中国历史文化地标。
张謇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之一。我们对张謇的认识也应与时俱进。
对张謇认识的三个维度:新旧交织的历史维度 非凡事业的成就维度 历史评价的现实维度
新旧交织的历史维度。张謇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因为其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从近代走向现代十分关键的几十年,如果从1895年办厂算起就有30年,从1868年考上秀才算起就是近60年。其间,去旧逐新,风云激荡。
在1895年前,作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士大夫,他登上了学业的巅峰——状元。然而,时代的激流把他抛向了一个急剧变迁的世界。善于学习思考、已经大开眼界的张謇,发奋图强,毅然以学习、践行新事物的全新形象跃向实业和教育的广阔舞台。就儒家学说而言,他饱读四书五经;从所言所行来看,他正实现着一种嬗变。通俗地讲,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一的弃官从商。
张謇故居
作为新旧转换、新旧并存于一体的张謇而言,成长在旧时代而趋向新思想。虽富于辞章,尤重于实业。既具有鲜明的状元、六品官(后升至三品官)这样传统封建士大夫的身份,又拥有鲜亮的现代意义上的实业家、企业家,维新人士等身份,体现了旧时代、新形象的一种杂糅性、复合性。
从张謇身上,看到了“士负国家之责”的爱国情怀,“独力开辟新路”的创新精神,“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格,“兼济天下苍生”的民本意识,“洞明世界大势”的开放胸襟。
创办大生纱厂时期的张謇
非凡事业的成就维度。张謇举办事业之多、之广,有农工商业、文教卫体、济困助弱等方方面面,他自谓涉及实业、教育、慈善三大领域。张謇当时在南通的所作所为,旨在全域治理,覆盖城市功能主体要素,唯政治功能因张謇特殊的声望和所办企业经济实力而应另当别论。
其所涉领域众多,既是工业企业家,又是农业企业家,既是教育家,又在科文卫体有着识见、在社会保障方面有业绩,如果把他的身份据贡献全都罗列出来,那就未免太过庞杂。所以,有必要进行仔细梳理、分析研究,突出重点,彰显主要业绩、主体身份。
大生码头
历史评价的现实维度。后人评价历史的张謇,就有了现代的观察视角。依据科学历史观来看待张謇,就是要用历史学的科学方法、正确路径,把历史与现实紧紧地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作出客观的评价。
假如张謇所涉各个领域的研究者,都各自强调他所达到的高度,都可谓“某某家、某某家”,那张謇可能就会成为全才、全能的人、甚至是无所不能的人,这或许连张謇自己都不敢想象、不能祈望。还原历史、重归历史现场,恰如其分地作出结论,切忌只观局部、不知整体的“盲人摸象”,切忌不切实际的“任意拔高”,那才是马克思主义正确历史观和立场、方法。
1905年张謇创建的南通博物苑(张謇纪念馆 提供)
1983年11月费孝通考察南通博物苑后题词:“南通是中国现代启蒙之地,张四先生(张謇)高举远瞩,虽有其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后继(者)应当表现出我们(的)敬意,继往开来,为四化贡献力量。”张謇确是一个丰富的人、饱满的人,也是一个矛盾的人、复杂的人。时代有局限性,张謇身上也会体现出时代与个人的双重局限性。然而,透过现实看本质,历经一个世纪,我们再来评价张謇,就有了从容、理性、冷静以及思辨,就有了认识上的递进和新见。突出主干,去掉并不十分重要的枝枝蔓蔓,反而能彰显其本意、本色、本质。
张謇建设南通的三大领域:实业、教育、慈善
张謇建设南通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农工商诸实业,大中小学为主体的教育各方面,慈善。
统计显示,他一生在南通教育上的投资为257万两白银,到1924年,他在南通地区共创办小学370多所、中等学校6所、高等学校3所,初步形成了以基础教育和农、工、商、科技为中心,包括学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其中尤以师范教育为首创。
唐闸教育系统
如今,国内具有百年历史的近20所高等院校,包括复旦大学、河海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等,追根溯源,都和张謇有关。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技中心研制的中国万米级载人深渊器彩虹鱼号科考母船之所以被命名为“张謇号”,也因为张謇乃这所学校的创始人。
上海海洋大学
中国万米级载人深渊器彩虹鱼号科考母船“张謇号”
张謇以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精力,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的革新与成就,连同在棉纺与盐垦方面巨大的业绩,为自己赢得了辉煌的声望。
此外,张謇还在南通建养老院,收容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建医院,对赤贫者免收药费;开办贫民工厂,教授贫民子弟自谋生活;设立残废院,收留肢体残缺的乞丐;创办盲哑学校,并担任第一任校长……别人不知道张謇内心到底有多少牵挂,只有等他办成了,才恍然大悟。
张謇曾阐述过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为举事必先智,启民智必由教育;而教育非空言所能达,乃先实业;实业、教育既相资有成,以及慈善,以及公益。”因此,如果只有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而没有社会慈善,就构不成张謇完整、充实的人生,也反映不了他的远大抱负和人民情怀,更不能体现张謇所有的社会贡献,特别是作为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说,张謇的具体身份主要是实业家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其它全部可归于社会活动家。
值得辨析的三大关系:一个人与一座城 一个人与一群人 一个人与一段历史
一个人与一座城。张謇与南通,二者的相互成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也就是张謇成就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辉煌,同时也是南通成就了他人生和事业的辉煌,因为如果不是在南通,而是其它地方,张謇也许大概率是干不了、干不出如此恢宏的事业,因为首先其时南通相对封闭、传统、落后,第二是作为一个六品朝廷命官在南通他能驾驭的住,第三,张謇有一个团结的很好、特别是很专业的团队,而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时南通的产业基础,对他的配合和支持,因为南通有广泛的生产棉花和手工织布的传统产业基础,张謇通过纺纱能力大幅度提高就把产业链拉长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而且是强大的产业链,这样就为他打下现代纺织的基础,打下整个经济发展基础是很重要的现实支撑。
创办初期的大生纱厂
一个人与一群人。张謇朋友圈很大,精英层杰出,是张謇创造恢弘事业广泛而扎实的基础,如果说张謇作为一个领袖人物,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引领作用的话,那由他率领的这个团结的创业团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成就前无古人的大事业,一个人的领袖和领导作用重要,一群人的相邦协助作用也极为。试想,如果没有凝聚力强大的精英团队的集体作为,再高超高明、再精锐精明,也创造不了庞大的基业的。
张謇的状元企业家人生也恰好说明了一个人与一群人相互之间密切的关系,张謇曾经说过,其事业有成赖于不绝贤人助阵,功归“一兄一友两弟子”,其中兄指三哥张詧,友为沈敬夫,两弟子即指江谦和江知源。张謇践行实业报国、教育救国梦想的依靠,正是这一个志同道合、能众志成城的核心团队。其实,张謇广纳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各方面助手和支持者远远不至这些,朋友圈更大。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
一个人与一段历史。前前后后的张謇,如先当状元、后成为企业家,先实业救国、后教育救国,生前、身后等三组关系,彰显了张謇与一段历史的关系,与整个中国近代史有着密切的历史相关性。
作为状元企业家,同时期的不止张謇一个,还有一个苏州的状元陆润庠,但是最后持续不断推进实业的是张謇,然而张謇还是梦碎江河,今天之所以我们再来讲张謇,再来称颂张謇,就是因为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了近代的城市辉煌,他留给我们的是探索者的形象、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文化遗产,我们从中可以得益很多,所以,一个人与一段历史就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张謇后半生所体现出来的一个“实”字:实业、实干、实绩
作为一位状元企业家,张謇围绕的一个“实”字,在寻求救亡道路中首先推行实业救国,实行棉铁主义,率先走工业化道路。他所强调的是大工大农大商的大实业。
2023年5月20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江苏发展大会上谈及张謇的历史功绩时说,近代实业家张謇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却又具有世界眼光,奉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以家乡为试验场,从实业、教育、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等诸多方面,开启早期现代化探索,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也为江苏厚植了发展实体经济的基因。
大生纱厂“魁星”、“寿星”商标
在践行壮丽梦想过程中,他始终以起而行之、敢为人先的一种奋斗姿态实干,而不是士人通常的坐而论道。他用实干支撑梦想,用实干践行理想,用实干推进思想的实现。在南通,他以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为目的,推行棉铁主义和村落主义,在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其在南通的整体业绩和历史开创被吴良镛先生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实业、实干、实绩,这是张謇给我们留下的实名和生动而丰满的实际形象。
张謇故里 文化常乐
不同历史阶段对张謇的三次评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
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研究张謇时间之长、成果之丰的章开沅先生就说过,历史是终结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从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张謇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到具有历史、学术基础和现实、群众基础的演进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6年2月,毛泽东在接见黄炎培先生时曾说,提起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四个人不能忘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毛泽东说的是张謇这一类民族资本家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能忘记”。
2003年,江泽民为《张謇画册》题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2020年,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把“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列在首位,在南通视察调研中称赞张謇“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
应当说,这三次评价强调的都是张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但是我们也看到,从新中国到新时期到新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评价也越来越高。正如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在《张謇与近代社会》一书的小结中对他评价:“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这样地说,张謇和他的地方事业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不会因大生集团的遇挫、张謇的谢世以及国民党对南通的控制而湮没无踪,也不会随岁月流逝而销蚀,相反却越加显得光彩夺目。”“张謇,一块镌刻在南通和近代中国社会的丰碑!张謇,一位艰难跋涉、荜路蓝缕的开拓者!”这个观点非常中肯,也比较妥帖,表达了对历史的应有认知和科学态度。
是的,张謇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湮灭,而只会更加光彩夺目。